首页 > 婚庆策划 > 农历推算 > 古代人怎么圆房,古代人怎么圆房

古代人怎么圆房,古代人怎么圆房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3-04-03 11:16:41 编辑:四度婚礼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古代人怎么圆房

一撒长命富贵, 二撒金玉满堂。 三撒良田千顷, 四撒骡马咸行。 五撒五子登科, 六撒六六成双。 七撒七子八婿, 八撒八仙漂洋。 九撒早生贵子, 十撒五世同堂。 在众人的簇拥下,新郎新娘在中堂香案前行拜堂成亲之礼: 曰: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跪拜毕,送新郎新娘入“洞房”,在司仪的安排下,行“坐帐、喝交杯酒、吃长生面”之礼。礼毕,在传统意义上即视为正式结婚,受社会尊重和“法律”保护,叫明媒正娶。当日,设宴款待宾朋,盛行闹房讨喜;下午,新婚夫妇给长辈亲眷行磕喜头大礼;晚上,设席请亲友街坊来家饮酒“送房”,调笑戏谑,欢洽至深夜,将新郎新娘送入洞房安歇。闹房不分男女老幼,皆可笑闹,称娶媳妇“三天不分大小”。婚后三天,女方打发亲人等接女儿回娘家,当天日落前送回,称“接短趟”,或派亲人到男家探视,称“瞧亲”。一般的情况圆房都是在发生夫妻结婚的当天晚上。

古代人怎么圆房

2,古代洞房怎么过

晋中祁县等地,入洞房后,新郎、新娘并肩坐炕沿上,由“全福人”招呼,把新娘的衣角压在新郎袍襟之上。新郎用秤杆挑去新娘头上的“盖头红”,然后退出。新娘的嫂嫂即动手脱去新娘脚上的新鞋,为她另换一双。所谓“换新鞋,就新范”,意思是新娘以后行事要按男家规矩,受婆家约束。忻州河曲一带,新郎挑去新娘的红盖头以后,还要用梳子象征地给新娘梳几下头发,俗称“上头”,表示这位女子从今以后成为他的媳妇了。 早先新郎、新娘入洞房后,还要用同一器皿饮食,行“合卺(谨)礼”。一般是新郎、新娘先各端酒杯稍饮一点,然后将两杯酒搀兑,两人换杯饮完。山西各地风俗稍异,雁北平兽一带是新郎、新娘共喝一盅酒,称为“玉皇酒”,又名“和好酒”;闻喜等地则衍变为新郎、新娘在新婚之夜同吃“合婚面”。 新婚之夜,晋南一些地方还有“踩四角”的习俗。新郎拉着新娘在炕上左转三圈,右转三圈。踩时,还要有人在旁边念诵赞语:“踩,踩,踩四角,四角娘娘保护着。娃多着,女少着,婆夫两个常好着……” 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,都有“闹新房”的习俗,洞房之夜,热闹非凡。俗语说:“不闹不发,越闹越发”;民间还有“新婚三日无大小”的习惯,婚后三天,宾客、乡邻、亲友不分辈份高低,男女老幼都可以汇聚新房参与逗闹新郎、新娘。人们认为,闹新房不仅能增添新婚的喜庆气氛,还能驱邪避恶,保佑新郎、新娘婚后吉祥如意,兴旺发达。

古代洞房怎么过

3,古代人如何闹洞房

文/吚亾 古代男人成婚当天必须有闹洞房的趣事,否则就会不热闹。那么,如何闹洞房呢?闹洞房的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,称“闹新娘”“耍新娘”。等。其实,闹洞房并非是什么坏事,但也未必是好事。毕竟夫妻间最感人至深的就是洞房花烛夜了,因为要比自己最美好的东西奉献给最爱的人。可在古代闹洞房似乎是必须要走的程序。那么究竟如何闹洞房呢? 其实,闹洞房一习俗是经过很久很久的时间才出现的。在最早的时期是不允许闹洞房的,因为在很早以前讲究“春宵一刻值千金”嘛【地球人都知道的道理】。孔子在《礼记·曾子问》中说:“嫁女之家,三日不息烛,思相离也;娶归之家,三日不举乐,思嗣亲也。”恰恰反映了古代婚嫁时不宜闹洞房的风俗习惯。然而,随着时代不同,人们觉得洞房花烛夜时太冷清。所以,逐渐的有了闹洞房的风俗习惯。 只是在后来的明朝清朝比较重视。不过,关于闹洞房的来历。第一种:源于驱邪避灾。第二种则认为:闹洞房可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,证明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。当然这些只是传言。因为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。尤其是老人比较迷信,像这样的闹洞房可以驱邪避灾的说法当然有人信以为真了。所以,每当有新人成亲就会有闹洞房的习俗了。 不过还有网友解释道:“世界上有些落后的民族以自残和被虐来表明男人资格,甚至拿猎取到的人头作为信物求偶,恐怕同出一义。闹房在古代保留了这一原始习俗”。其实,在很多影视剧中都有闹洞房的情节,当新人入洞房后,自会来几个好朋友开始捉弄新郎新娘。让他们互相“欺负”对方,直至累得要“死”才肯罢手。然而闹洞房作为新婚一道重要程序,岂能轻易放过呢? 不过,闹洞房的风俗习惯在乡村仍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了,其热闹程度堪比集市。当然闹洞房也要有分寸才行,不可太过。我查看百科就讲述过这样一段发生在闹洞房时的悲剧故事。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:“在东汉汝南郡(今河南中南部一带)有一位叫张妙的人,到朋友杜士家喝喜酒,结果喝高了,闹洞房的时候干脆用绳子将新郎吊起来,棍棒交加。打了二十多下,新郎一命呜呼。转眼之间,喜事成了丧事。最后张妙被告上府衙,好在断案的官员仁慈,网开一面,“酒后相戏,原其本心,无贼害之意,宜减死。” 这段故事让我们懂得了闹洞房的含义,其实就是“胡闹”。虽然说闹洞房是习俗,但也不该太过火了。否则就会像这位仁兄这样,闹洞房闹出了人命案。由于他并非有意。只是无心之过,故从轻发落。但他的内心还能像以前那样踏实吗?本来是自己的好兄弟洞房花烛夜,自己的不小心酿成大祸。何其悲惨呢?他心里岂能好受? 所以,说闹洞房可以,但绝不可太过。万一出了事,谁也担当不起。让喜事变成丧事,是不是太悲惨?常言道人生有四大喜:“久旱逢甘霖、他乡遇故知、洞房花烛夜、金榜题名时”但如果这四大喜变成了四大悲,又是何其痛苦呢?不过,随着时代的不同,闹洞房这一习俗,也在慢慢的改变。但在农村,这种闹洞房的习俗依然还在,只是不知道已经变成什么样了。但闹洞房在城里似乎已经不在流行了。而是,改在入洞房前大家在吃饭时,也就是在举行婚礼仪式时,挑逗新郎新娘。所以,等仪式结束后,闹洞房也就不存在了。当然也有,关键在于新郎新娘是否着急要宝宝了。【嘿嘿】 【作者文章仅供参考,请读者以真实历史为准,谢谢】请点击此图,谢谢!公告:本博拒之门外七种人
据考证,闹洞房作为我国传统婚俗的一部分,由来已久。因多发生在洞房里,故称为“闹房”、“闹洞房”、“闹新房”,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,故又称“闹新娘”、“耍新娘”,旧时还称为“戏妇”。以其礼仪的隆重和场面的铺陈而颇具特色,通常以新婚当夜众亲友在洞房嬉闹新娘和新郎后,新人双双携手归寝为高潮。旧时,此中滋生出一些乖情悖理的举动,因多发生在洞房里,故称为闹房、闹洞房、闹新房。由于这一习俗以新娘为主要逗趣对象,故又称闹新娘、耍新娘,旧时还称为戏妇。 该习俗最早始于汉代先秦时期,关于闹房习俗的来历,我国民间有两种说法。一说源于驱邪避灾。相传,很早以前紫微星一日下凡,在路上遇到一个披麻戴孝的女子,尾随在一伙迎亲队伍之后,他看出这是魔鬼在伺机作恶,于是就跟踪到新郎家,只见那女人已先到了,并躲进洞房。当新郎、新娘拜完天地要进入洞房时,紫微星守着门不让进,说里面藏着魔鬼。众人请他指点除魔办法,他建议道: “魔鬼最怕人多,人多势众,魔鬼就不敢行凶作恶了。”于是,新郎请客人们在洞房里嬉戏说笑,用笑声驱走邪鬼;果然,到了五更时分,魔鬼终于逃走了。可见,闹房一开始即被蒙上了驱邪避灾的色彩。 闹洞房驱邪的风俗南北各地均有。新人入洞房前,长江中下游地区,新郎前一晚就须睡在洞房,事先请两名女童手执红烛将新房内照一遍;天津人则请吹打班子在新房内吹打,以求吉利。新人入房后,驱房内邪气依然十分重要。 诸如在东涨,新郎进屋后要象征性地向新房四角各射一箭,或手执单刀朝每个角落虚砍一刀,并歌曰:“一砍妖,二砍怪,三砍魔鬼坏脑袋,四砍丧神快离开,笑看麒麟送子来。”更普遍的习俗是在新房内置长明灯。所谓“洞房花烛夜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。有学者研究说,“听房”习俗,实质上也是防鬼怪进入洞房的一种保护措施。 关于闹房来历的另一种观点认为,闹房首先在北方出现,而且开始时主要是新郎,这大概与北方民族的生活习性有关。他们以狩猎和游牧为生活手段,使得男子十分骠悍和勇健,在新婚时忍受棒打可以证明一个男人是合格的大丈夫。 中原地区闹洞房,通常进行的活动有咬苹果、咬喜糖、走独木桥、夫唱妇随等。不同的地区,活动的内容不完全相同,但给新人撒喜床的节目是必不可少的。 撒喜床是在闹洞房时,由新郎的嫂嫂表演的一种边歌边舞的游戏,嫂嫂手托盘子,盘内铺红纸,红纸上放栗子、枣、花生、桂元等物。 新娘坐在床上,嫂嫂抓干果往床上撒,边撒边唱。闹洞房的众人听了嫂嫂的歌唱,也随声附和,洞房中欢声笑语彻夜不断,嬉笑打闹声一浪高过一浪。 撒喜床的游戏是一种群体民间游戏,所有闹房的人都是演员,而嫂嫂是主角,其他人都是配角。因为主角要担负起活跃洞房气氛的任务,责任重大。 所以,这个主角是要经过娶亲人家精心挑选的。其重视程度,与选择婚礼司仪一样慎重。在娶亲之前,新郎的全家人在同宗同族、街坊邻居的嫂嫂辈中逐个挑选。有些地方选一个,有些地方选两个。选出的这个撒喜床的主角,首先要儿女双全的“吉祥人”;还要能唱曲,会编词;再者,要口齿伶俐,头脑灵活,善于察言观色,随机应变。另外,因为,撒床时间长,歌词篇幅也长,况且有时还要根据具体情况临场发挥,故而撒床人记忆力要强,能正确运用歌词把自己所看到的事物和场景描绘出来,受这些条件的约束,筛选出的嫂嫂自然是技高一筹了。作为嫂辈们,能受到娶亲人家的器重,也感到非常自豪。她们会尽自己的能力,帮助新郎家调节好洞房的气氛。

古代人如何闹洞房

文章TAG:古代人怎么圆房古代古代人怎么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