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婚庆策划 > 主题婚礼 > 舒城名字的由来,求舒城的历史最好详细的史于西周字够了吧

舒城名字的由来,求舒城的历史最好详细的史于西周字够了吧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4-01-30 02:53:30 编辑:婚礼策划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求舒城的历史最好详细的史于西周字够了吧

西周时期属西周时期属舒国,分立舒鲍、舒龙等国,史称群舒国。汉高祖四年(前203年)置舒县,翌年改龙舒县。唐开元二十三年(公元735年)设舒城县延用至今。据《旧唐书·地理志》:“取古龙舒县为名。” ,分立舒鲍、舒龙等国,史称群舒国。

求舒城的历史最好详细的史于西周字够了吧

2,安徽有湖北姓舒的

舒姓原自安徽舒城!舒姓舒姓,以国为氏,出自“偃姓”,据《左传》所载,周朝,皋陶的后代被封于舒国(在今安徽省舒城县),公元前657年,舒子平被徐国所灭,后又复国,称为舒鸠国。公元前552年,又被楚国所灭,子孙以“舒”为氏。由于皋陶姓偃,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。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,世称钜鹿望。
黄冈林家大湾有一家三个儿子的媳妇都姓舒的

安徽有湖北姓舒的

3,庐江地名的来历

关于宋玉《招魂》中“庐江”一词的诠释,历来众说纷纭,未有确解。我们根据历史地理学中“地名原始”、“地名迁徙”、“地名沿革”的考据原则,考证了古庐子国在先秦时期的变迁及其与庐江水的关系,追溯了汉代庐江水的“地名原始”,认为《招魂》所记的“庐江”当为河流名。位置在长江以北。在战国时以舒城为中心的区域内,即今江淮平原西部安徽省六安市、庐江市与桐城市中间一带,很可能就是如今流入巢湖的杭埠河。
你好!源於三国时期的庐江郡希望对你有所帮助,望采纳。

庐江地名的来历

4,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千人桥镇镇名的来历

据说千人桥自古就是一块商贸集散地,因商贸中心有一河之隔(即今天流过本镇镇区的张湾支渠 ),给往来商贾带来诸多不便。一天,一个富有的商人为了改变这种不便的交通状况,便于商贸,决定捐资在河上修桥。桥建成的第一天,商人和周围百姓上千人前来庆贺。但当时新桥没有名称,建桥商人在人群中征集桥名,其中一个商人说道:“此桥建成的第一天就有上千人通过,此桥就叫千人桥吧!”镇名由此而来。
是由张母桥镇老桥的名称而来的,那个桥是有姓张的母子建的,因此以他们命名

5,我是河南信阳光山的我要去安徽六安办事我们这去南京的高速经过

高速路口下车是最近的了,高速路下来后离市区只有十几公里,沿着省道直着走就到城北乡了。走西县、潢川、商城、固始到叶集的话也可以,但绕的太远,划不来的。
是流传下来的古音读法。自古以来,庐州的范围包括了今天的合肥、肥东、肥西、庐江、无为和六安。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江淮方言区,保留了上古的入声读法。六,大写是“陆”,现今有两个读音载在字典:lu,liu。自古的读法是lu,大陆,陆游,陆地,陆军。安徽有个六安,在合肥以西,全国十大名茶之一的“六安瓜片”就产于此。江苏有六合县,在南京以北。杭州钱塘江大桥附近有个六和塔,算是古迹,水浒的打虎英雄武松最后在这里出家,坐化于此。小时候读郭沫若赞美钱塘江大桥的诗,至今记得:“六和塔在发出红色的微笑,好像在说,这儿比西湖还好!”这几个地方都只能读lu,不能读 liu。人名、地名的读音最具代表性,它是自古不变的,我们得“名从主人”,这是个原则。 古音声调分平、上、去、入,近代北方音入声消失,入声字的读音变化最大。本是u韵母的入声字如粥、轴、熟、六、肉,到了北方人的口语里,韵母就读成了ou、iu。肉,口语说rou,书面读音还是ru。六,口语说liu,书面读音还是lu。很多汉字就有了书面语与口语的不同读音,道理在此。在一些方言里,入声字的韵母未必就会分化。如西南方言,六、熟、轴、粥,就一直读成u韵母的。近几十年来,按照规范的普通话读音,才有读ou、iu的,是人为的随着北方话产生的分化。“六安”地名由来 六安历史悠久,源远流长。从已发掘的古文化遗址表明,早在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就在这里进行过广泛的活动,而建置则始自皋陶部落迁六。 据史学界考证,我国古代民族约分为三个系统: 一为华夏集团,二为东夷集团,三为苗蛮集团。皋陶属于东夷集团,原居山东曲阜。东夷集团除皋陶外,还有蚩尤、徐等。蚩尤被黄帝战败后,为徐的发展创造了条件,并成为东夷集团最强盛的方国部落。此时,皋陶由于深受徐的强大压力,在曲阜无法生存下去,便迁移到淮水以南即今六安一带定居下来,从事农耕,并定名为“六”,古六国的名称即此而来。在位于六安市城东9公里,距皋陶墓北2公里处,有一座东城都遗址。近年来,有关专家根据史籍所载的考古实物推断,认为这个遗址可能是《史记·夏本记》记载帝禹“封皋陶之后于英、六”的始封地,即古六国的城址。 皋陶是尧舜禹时期华厦联盟领导集团的重要人物,与尧舜禹齐名,是上古四圣之一。他曾辅佐舜政,制定了各种刑罚,被誉为中国司法鼻祖。舜死后,禹继位。他又帮助禹治水成功。根据皋陶的品德和功劳禹选定皋陶为他的继承人,授给他处理政务的权力。可惜皋陶病逝在禹之前。皋陶死后,禹就把今六安市一带封给皋陶子孙,故六安有“皋城”之称。 夏商周时期,六安有英(今金寨县以西)、六(今六安市一带)、蓼(今霍邱县)、州来(今凤台、寿县一带)以及被称为“群舒”的舒庸、舒鸠、舒蓼、舒龙、舒鲍、舒龚(今舒城县)等方国。至诸侯争霸的春秋时期,兴起于江汉平原的楚国势力日渐强大。公元前7世纪中后期,楚国先后灭掉英、六、蓼、群舒、州来等诸候方国。六安随之成为楚国的属地。 从禹“封皋陶之后于英六”到楚穆王灭六(公元前622年),皋陶后裔在“六”这个地方立国长达约1500年之久,是我国历史上立国时间最长的方国之一。 当楚国日臻强大的时候,长江下游的吴国也逐渐强大起来,吴楚在六安展开了长时期的争霸战争,公元前510年,吴国攻入楚国都城,吴国此后控制六安30多年,直至公元前 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,六安又重新为楚国占据。公元前241年,楚国将都城迁到寿春(今寿县),称郢。公元前223年,秦灭楚,诸侯纷争局面终于结束,六安也融入统一的国家中。 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,推进郡县制,把全国分为36郡,郡下设县。今六安东南、霍山、舒城大部分地区属衡山郡,置潜县,其余属九江郡,置六县、寿县、安丰三县,寿春为九江郡治所。 楚汉战争时,项羽封六县人英布为九江王,都六(遗址在今六安市北6公里西古城)。后来英布叛楚刁汉,帮助刘邦击败项羽,被刘邦改封为淮南王,仍都六。公元前196年,英布举兵反汉,战败被杀后,刘邦将其子刘长封为淮南王,迁都寿春。公元前174年,汉文帝认为刘长企图谋反,将其流放,又于公元前164年将淮南故地一分为三,封刘长三子刘安、刘勃、刘赐为淮南王、衡山王、庐江王。今寿县和六安北属淮南国,今金寨、金安区、裕安区、霍山、霍邱属衡山国,今舒城县属庐江国。公元前121年,淮南王刘安、衡山王刘赐谋反案发,二王自杀,汉武帝取衡山内六县、安风、安丰等县首字,别衡山国为六安国,封刘庆为六安王,取“六地平安,永不反叛之意。“六安”之名,由此得名,历代沿用。
文章TAG:舒城名字名字的由来舒城名字的由来

最近更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