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 > 婚纱摄影 > 婚纱照 > 骊歌行四人求娶傅柔是第几集,五行属土的人性格怎么样啊适合做什么

骊歌行四人求娶傅柔是第几集,五行属土的人性格怎么样啊适合做什么

来源:整理 时间:2024-01-02 02:21:07 编辑:婚礼策划 手机版

本文目录一览

1,五行属土的人性格怎么样啊适合做什么

五行属土的人特征:  五行属土的人,身材偏丰满。而且大多从孩提时代开始,就圆滚滚;骨架也偏大。很容易胖,全身都胖。要减肥困难重重,因为不只是要忌口,更要维持经常运动的习惯。  而这点正是土型最大的致命伤,因为土型人生性习于慵懒的生活,要改变常规,按照适  合自己体型的方法饮食、运动,恐怕是土型人一生当中永远的、最大的挑战。  土型人的眼睛通常很大,眼睫毛长而密,眼睛特别有吸引力。皮肤有光泽;日晒后易变黑,但黑得很均匀。发质偏油性,发色多为棕色系,发量多而且可能会有点卷度。指甲厚实,手部干爽,排汗适度,脉搏沉稳缓慢。  这是典型的土型人,中医上又称痰湿体质。这种体质的人,确实存在上述问题,要不特别长寿,要不特别容易猝死,如果辨对体质,有针对性的进行养生,是一种非常健康的体质,生命体验也好,幸福感也强。免费五行查询  五行属土的人——形态特征:  体态上,土型人的脾胃功能比较强,消化吸收好,身体获取的营养物质比较充足,所以,发育得都很墩实。这样的人从小长得都比别人胖一些,被人称作“小胖墩”的比较多。土型人整个身体显得粗壮,每个部位的脂肪都比较厚。长大成人后土型人腹部都比较大,如果食用过多酸、甜、凉的食物,加上运动量减少,腹部还会肥满松软,体重过度超重。一般多见领导、企业老板、厨师。这样的人喝凉水都长肉,按照常规的减肥办法很难成功,甚至会越减越肥。如果要减肥,必须要有超人的毅力,不吃酸、甜、凉的食物,不吃晚餐,午餐少吃,早餐吃饱,加上超出常人的运动量,才会保持中等肥胖的身材。  土型人多面黄头大,唇厚鼻大。如果肥甘厚腻的食物吃得过多,面色就比较油腻,显得脸总也洗不干净。甚至造成面部囊肿型痤疮,破坏皮肤的结构,产生坑坑坑洼洼的斑痕,严重的会破相。  五行属土的人——性格气质特征:  土型人在《周易》中为坤卦,坤卦象地,秉地土之气,性阴而质顺。“坤为地,为母。”“柔顺利贞”。“坤,顺也。”所以,土型人的性格厚道柔顺。  《易·卦》又说:“坤以藏之”,说明秉土地之本质,藏而不露,因此,土型的性格基本上偏于内向型。  “坤厚载物,德合无疆”“君子以厚德载物”,因此,土型人又多宽容厚道,忠实可靠。  土性湿而粘滞,所以,土型人又会气血运行缓慢,气质稳如泰山。但又造成此类型人反应较慢,言行迟缓,反应不敏感。经常表现出安于现状与世无争的状态。  土型人如果阴气盛极,可能造成两种结果,一是阴气过重,形成重痰,造成痰迷心窍,造成性格木讷,反应迟饨,甚至愚蠢。二是阴重阳升,性格突然有了180°大转弯,出现性格过分开朗。  五行属土的人——事业追求  1、《周易》中,土为坤卦,其特征叫“土曰稼穑(jia se)”,大地用于播种和收获,所以,土型人居于中位,具有高稳定性,而且居中不偏激。人往往也比较综合,这样的人“福气”大,经常被人称为“福将”。无论干什么,总也会有一些收获,历史上有很多“福将”,如《岳飞传》中的牛皋,隋唐时期的程咬金,明朝开国大将胡大海等。  2、土型人做事比较稳重,讲求原则性和组织性,具有控局能力,非常敦实、诚信,是天生当官的料,这样的人当官,往往能造福一方,福泽百姓。在坚持纯正的原则下,冷静观察,通权达变,掌握官场变化的尺度,往往能够官运亨通。如果过于投机钻营,谙于此道,往往会招致凶险,或成为权力斗争的牺牲品,或做出贪腐的祸事。  3、土型人在前进的过程中倘若领先独行,会迷失方向,惟有追随领袖之后,才会因执着正道而祥和有益。所以,土型人要想成大业,要么找一个“靠山”,在领袖指引下创业,会有大的建树。要么甘居第二,辅佐别人,以成大业。同时,也能给别人和自己带来好运,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历来重阳抑阴,处于从属地位的土型人应该处处体现纯正宽容,谨慎谦虚的品德,坚贞不渝的追随正道,一定会有好报,但柔顺也应适度,一旦柔顺走向极端,也会为自己带来凶险。  4、土型人的财运都比较好,适合搞经济工作,做企业的老板。所以,许多有实力的企业家、老板多为大腹便便的痰湿体质的土型人。  5、土型人的缺点是思想不够活跃,偏于保守,沉闷呆板,反应迟钝,冒险性和开拓性不强,追求目标的迫切感低,习惯固定领域。所以,这样的人,当事业做到一定规模,往往就会不思进取,停滞不前。  五行属土的人——婚姻家庭  1、土型人为坤卦,具有元、亨、利、贞四种属性,但“贞”是如同柔顺的母马那样忠贞。土型女人长相一般都比较丰满、富态,有旺夫之相。中国民间自古就流传,“要想富,家中养个胖媳妇”。这样的女人稳定、坚贞、勤恳实干,孝敬父母,男人娶这样的女人做老婆非常实惠、踏实,不用担心后院起火。  2、土型男人厚道、有责任感,家庭观念强,心胸宽阔。但是,一般不太会照顾家,加上天生懒惰,不太爱讲卫生,经经常会令夫人无可奈何。这样的男人在搞对象时,一般会对女方献殷勤,婚后却判若两人,不再表现,甚至希望女方为他献殷勤。  3、土型人找对象,木型人、火型人、金型人、水型人均可,与木型人结合,借升发之象,使自己发达;与火型人结合,互补长短,幸福美满;与金型人结合,“地势坤,君子以厚德载物;天行健,君子以自强不息。”成为最佳夫妻典范;与水型人结合,虽然也可以美满幸福,但对自己的寿命和事业会有影响。切勿当真!
属土的人适宜干什么职业

五行属土的人性格怎么样啊适合做什么

2,诗句中带熙熙两字的有

八月九日祀社稷述事【作者:杨基】祝史祝王册,儒臣奉誓词。衣冠陈盛典,秬鬯降洪釐。用报金穰瑞,仍祈雨露私。勾龙严配位,神弃肃明祠。币玉趋宗伯,笙镛奏瞽师。精灵潜格尔,盻蚃俨来思。赤壤新封国,玄牲旧制仪。岂惟宜土谷,还得奠邦畿。师出常依主,君行每告期。礼终受多祜,民物正熙熙。春日偕苏一(平)蒋五(忠)沈一(愚)游刘【作者:王贞庆】都城二月春熙熙,寻芳每共幽人期。长干白下总名胜,载酒携琴随所之。今晨乘兴出西郭,花底停骖游古祠。祠宫岧峣白云里,丹青台殿张罘罳。落梅纷纷堕香雪,垂杨冉冉摇金丝。凭高纵目倚栏槛,乾坤清气凝诗脾。从游宾客尽文彦,豪吟谑浪忘吾谁。东海苏公最英俊,掀髯一笑摛雄词。天孙机杼织云锦,五色绚烂含朝曦。淮南蒋生尤敏捷,吐语字字皆新奇。长鲸怒吸海波竭,峥嵘露出珊瑚枝。玉山沈郎更潇洒,芙蓉秋水涵清姿。摩挲石壁写新句,毫端墨汁光淋漓。呼儿洗盏罄余兴,醉来不觉乌巾欹。飞光百岁犹瞬息,人生行乐须及时。树林阴翳鸟声杂,斜晖又驻西山陲。马啼归去踏芳草,风流不减高阳池。阁试春阴诗【作者:王韦】皇都三月春正深,东风酿暖淑气侵。曙光溟蒙露华满,轻云阁日天沉沉。野色垂垂十余里,草绿柔茵低迤逦。半空落絮湿未扬,百丈游丝寒不起。鹁鸠枝上相踏鸣,若与此景偏多情。空庭帘卷昼亦暝,隔墙惟见桃花明。小院门闲莺自语,画栋泥香燕初乳。苔花苍润上帘栊,濛濛经雨还未雨。含情伫立凭阑干,远峰漠漠登楼看。碧窗窈窕银屏冷,金帐促回翠袖单。檐影频移暝云动,曲枕悠然醒午梦。起来小步傍闲阶,花雾袭衣寒气重。生意亨嘉春正时,造化于物若有私。明日晴光绿苹转,吾与万物俱熙熙。和杂诗十一首雨潦不歇独居一室多忧生之嗟(【作者:唐时升】熙熙二百年,朝野当丰豫。凤鸾方颉颃,群雀亦争翥。黄鹤生林中,踌躇独不去。岂敢思乘轩,兼怀矰缴虑。芃芃禾黍秋,鸡骛俱晏如。六翮将安施,长依蓬蒿祝风飙起无时,未审安巢处。莫作九皋鸣,有生实多惧。¤题戴武库山水图歌【作者:刘溥】长笑司马迁,足迹半天下。天下区区只九州,何乃中涂便回驾。昆仑拔地撑九天,地脉四走瓜蔓延。星分棋布耸乔岳,千里万里相钩连。元气胚浑异南北,荒服之外何茫然。天山冷断黑楼雪,海国瘴隔苍梧烟。大江西来汇百川,黄河触裂蛟龙渊。长风吹涛卷高雾,扶桑咫尺眉睫边。周王八骏不足贵,蹀躞弄影瑶池前。何不驾飚轮,望八极,手握斗柄云中旋。仙人骖紫鸾,一去不复返。浩荡千古怀,尧舜事已远。不如高卧读书楼,采芳摘秀春复秋。六经为山道为海,稷禼伊傅期同游。手掖疲癃登寿域,熙熙皞皞无时休。况君少年饱经济,直上天门朝冕旒。昔人文势君可敌,昔人事业君须惜。吐我胸中五色奇,醉倚秋云写寒碧。谋之不能行,不意天帝错怪恚,谓此是我所当为,眇眇末咏史(二十一首)【作者:刘基】神枢斡元化,循环运阴阳。善恶随气异,祸福竟何常。朱均继尧舜,时事已抢攘。至人妙转移,霾曀回晶光。祥麟踣大野,君子徒慨慷。黄星照中原,天道遂披猖。汗漫千百年,流潦浩滂滂。否泰有倾覆,霖雨见朝阳。惜无风与牧,乘时佐羲皇。熙熙返大朴,济济垂衣裳。鼎湖去不复,叹息空哀伤。气出唱【作者:刘基】今日不乐,振策远游。东上泰山,巍何修修。道逢仙人,要我同仇。蒸霞为粮,烹玉为羞。玄英素蕤,光华蔓流。日观菡萏,葩华九州。令我从之,身轻若福道以五鸾,翼以两虬。朝翔玄圃,夕止蓬丘。谒见王母,云眉月眸。青娥三千,或舞或讴。风吹琅缑颉?/p>杂花并开,莫知春秋。洪崖先生,劝我此留。自揣凡骨,非仙者俦。七情交煎,一触百抽。又病戆僻,无药可瘳。崇崇清宫,荡无涯陬。列仙如沙,不少一沤。王母笑听,拜谢扣头。归来山林,曷标曷钩。熙熙泰和,长乐无忧。钧天乐【作者:刘基】君不见天穆之山二千仞,天帝所以觞百灵。三嫔不下两龙去,九歌九辩归杳冥。我忽乘云梦轻举,身骑二虹臂六羽。指挥开明辟帝关,环佩泠泠曳风雨。明月照我足,倒影摇云端。参差紫鸾笙,响震瑶台寒。我欲听之未敢前,空中接引皆神仙。烟挥雾霍不可测,翠葩金叶光相射。鲸钟虎虡铿鸿蒙,撼昆仑兮殷崆峒。扬天桴兮伐河鼓,咸池波兮析木风。遂升泰阶朝玉帝,侧身俯伏当琼陛。讯曰太极折裂为乾坤,纷纷枝叶皆同根。胡为妄生水火金木土,自使激搏相熬煎?臣闻三皇前,群物咸熙熙,众子戴一父,皞皞无偏私。忽然元气自荡潏,变换白黑分贤痴。蚩尤与黄帝,从此兴戈矛。流毒万万古,争夺无时休。骨肉自残贼,帝心至仁能不忧?帝不答,臣心迷。风师咆哮虎豹怒,银汉汹涌天鸡啼。飚轮撇捩三岛过,海水尽是青玻璃。神奔鬼怪惕惊起,遗音鸑鸑犹在耳。梦耶游耶不可知,但见愁云漠漠横九疑。战城南【作者:刘基】朝战城南门,暮战城北郭。杀气高冲白日昏,剑光直射旄头落。圣人以五服限夷夏,射猎耕织各自安土风。胡为彼狂不自顾,而与大国争长雄?高帝定天下,遗此平城忧。陛下宵旰不遑食,拥旄仗钺臣不羞。登南城,望北土。云茫茫,土釭釭,蚩尤祃牙雷击鼓。举长戟,挥天狼。休屠日逐浑邪王,毡车尾尾连马羊。橐驼载金人,照耀红日光,逍遥而来归帝乡。归帝乡,乐熙熙,际天所覆罔不来。小臣献凯未央殿,陛下垂拱安无为。
法曲法曲歌大定,积德重熙有余庆。 天阳熙四海,注视首不颔。鲸鹏相摩窣,两举快一啖。 徐熙小鸭水边花,明月清风都占却。 风流岂落正始後,甲子不数义熙前。 郭熙虽老眼犹明,便面江山取意成。 鱼猜水冻行犹涩,莺喜春熙弄欲娇。 覆露雍熙运,澄清教化源。赓歌凝庶绩,羽舞被深恩。 孳生庶更谋生窘,不见其熙只见难。 贤明日登用,清庙歌缉熙。 南台二谢无人继,直恐君诗胜义熙。 江南黄鹌飞满野,徐熙画此何为者。 熙河形势压西陲,不觉连营列汉旗。 生民何由得处所,与兹鱼鸟相谐熙。 徐熙丹青盖江左,杏枝偃蹇花婀娜。 溪穷壤断至者谁,予独与子相谐熙 济济众君子,高宴及时光。群山霭遐瞩,绿野布熙阳。

诗句中带熙熙两字的有

3,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儿童青少年

古代年龄称谓知识介绍 自古以来,我国对婴、幼、少、青、壮、中、老各个年龄的称谓,真可说是名目繁多,雅致有趣。 不满周岁——襁褓??????????2~3岁——孩提 女孩7岁——髫年??????????男孩8岁——龆年 幼年泛称——总角??????????10岁以下——黄口 13~15岁——舞勺之年??????15~20岁——舞象之年 12岁(女)——金钗之年 20岁(男)——弱冠 13岁(女)——豆蔻年华 15岁(女)——及笄之年 16岁(女)——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? 20岁(女)——桃李年华?????? 24岁(女)花信年华???????? 至出嫁——梅之年?????????? 至30岁(女)——半老徐娘 30岁(男)——而立之年 40岁(男)——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 50岁——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 60岁——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 70岁——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 80岁——杖朝之年 80~90岁——耄耋之年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——期颐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:指童年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/卫风/氓》“总角之宴”,又《齐风/甫田》“总角兮”。以后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 垂髫:指童年。 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被褐振裾,垂髫总发。” 束发:指青少年。 一般指15岁左右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《大戴礼记/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 及笄:指女子15岁。 语出《礼记/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。“笄”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。 待年:指女子成年待嫁,又称“待字”。 语出《后汉书/曹皇后记》“小者待年于国”。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“待年”。《文选/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爰自待年,金声夙振。” 弱冠:指男子20岁。 语出《礼记/曲礼上》“二十曰弱,冠”。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左思《咏史》诗之一:“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” 而立:指30岁。 语出《论语/为政》“三十而立”。以后称三十岁为“而立”之年。《聊斋志异/长清僧》:“友人或至其乡,敬造之,见其人默然诚笃,年仅而立。” 不惑:指40岁。 语出《论语/为政》“四十而不惑”。以后用“不惑”作40岁的代称。应璩《答韩文宪书》:“足下之年,甫在不惑。” 艾:指50岁。 语出《礼记/曲礼上》“五十曰艾”。老年头发苍白如艾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三十七回:“……我年已及艾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?” 花甲:指60岁。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十六:“(赵牧)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,对酒曰:手挪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” 古稀:指70岁。 语出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亦作“古希”。 皓首:指老年,又称“白首”。 《后汉书/吕强传》:“故太尉段颍,武勇冠世,习于边事,垂发服戎,功成皓首。” 黄发:指长寿老人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/鲁颂/宫》“黄发台背”。老人头发由白转黄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王其爱玉体,俱享黄发期。”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 鲐背:指长寿老人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/大雅/行苇》“黄台背”,“台”与,“鲐”通用。《尔雅/释诂》:“鲐背,寿也。”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。 期颐:指百岁。 语出《礼记/曲礼上》“百年曰期,颐”。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。苏拭《次韵子由三首》:“到处不妨闲卜筑,流年自可数期颐。” 《读者文摘》1983年第一期 汤饼之期:婴儿出生三朝,称为“汤饼之期”。 语出刘禹锡《送张盥诗》。 初度:指小儿周岁。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《幼学故事琼林》。后来亦泛指生日为“初度”,如六十岁生日称为“六十初度”。 龆龀:指儿童。 语出《韩诗外传》卷一:“男八月生齿,八岁而龆齿……。女七月生齿,七岁而龀齿……” 教数之年:指儿童九岁。 外傅之年:指儿童十岁。 舞勺之年:指儿童十三岁。 ??以上皆出自《记》。 破瓜之年:指十六岁女子。 这是旧时文人将“瓜”字拆为二八字以纪年。《通俗编/妇女》:“宋谢幼词:破瓜年纪小腰身。按俗以女子破身为破瓜,非也。瓜字破之为二八字,言其二八十六岁耳。”“破瓜之年”亦谓六十四岁。《通俗编》又云:“若吕岩赠张泊诗:功成当在破瓜年,则八八六十四岁”。有室之年,男以女为室,女以男为家,故“有室之年”就是结婚之年。语出《礼/曲礼上》。 杖家之年:指五十岁。 杖乡之年:指六十岁。 杖国之年:指七十岁。 杖朝之年:八十岁。 ??以上称谓,皆出于《王制》。 下寿:六十岁。 中寿:八十岁。 上寿:一百岁。 ??以上称谓,出于《庄子》。 花甲重开:一百二十岁。 古稀双庆:一百四十岁。 ??此外,还有把六十岁以上的人统称为“耆老”,八十岁以上的人称为“大耋”。亦有泛称老人为“龙钟”、“潦倒之年”的。《广韵》:“龙钟,竹也,老者如竹枝摇曳,不治禁持。潦者,路之流水也,其颠倒阻滞,如人之遭际,故云。”
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人初生叫婴儿,不满周岁称襁褓。 2至3岁称孩提。 女孩7岁称髫年。男孩7岁称韶年。 10岁以下称黄口。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。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。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。 女孩13岁称豆蔻年华。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。 16岁称碧玉年华; 20岁称桃李年华。 24岁称花信年华;女子出嫁称票?梅之年。 男子20岁称弱冠。 30岁称而立之年。 40岁称不惑之年。 50岁称知命之年。 60岁称花甲或耳顺之年。 70岁称古稀之年。 80岁称杖朝之年。 80至90岁称合?之年,耄耄之年。 100岁乐期颐

六十花甲七十古稀儿童青少年

4,束发之年是几岁

是十五岁,具体你可以看下面介绍: 古人的年龄有时不用数字表示,不直接说出某人多少岁或自己多少岁,而是用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称谓来代替。垂髫(tiao)是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(髫,古代儿童头上下垂的短发)。总角是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(古代儿童将头发分作左右两半,在头顶各扎成一个结,形如两个羊角,故称“总角”)。豆蔻是十三四岁至十五六岁(豆蔻是一种初夏开花的植物,初夏还不是盛夏,比喻人还未成年,故称未成年的少年时代为“豆蔻年华”)。束发是男子十五岁(到了十五岁,男子要把原先的总角解散,扎成一束)。弱冠是男子二十岁(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人,因为还没达到壮年,故称“弱冠”)。而立是男子三十岁(立,“立身、立志”之意)。不惑是男子四十岁(不惑,“不迷惑、不糊涂”之意)。知命是男子五十岁(知命,“知天命”之意)。花甲是六十岁。古稀是七十岁。耄(mao)耋(die)指八九十岁。期颐指一百岁。 总角:总,聚束;角,小髻,意为收发结之,即儿童的发髻向上分开的样子,俗称小丫角,因此称童年时代为「总角」。 垂髫:髫,古时小孩下垂的头发,于是以「垂髫」指童年或儿童。 始龀:龀,儿童换牙,即脱去乳牙长出恒牙。按生理常规,男孩八岁、女孩七岁时换牙,「始龀」便成了童年的代称。 束发:束,捆,结之意。古代男孩成童时束发为髻,因以「束发」为成童的代称,通常年十五岁始称成童。 古代年岁的别称 总角:指童年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卫风·氓》“总角之宴”,又《齐风·甫田》“总角兮”。以后称童年为“总角”。陶渊明《荣木》诗序:“总角闻道,白首无成。” 垂髫:指童年。 古时童子未冠,头发下垂,因而以“垂髫”代指童年。潘岳《藉田赋》:“被褐振裾,垂髫总发。” 束发:指青少年。 一般指15岁左右,这时应该学会各种技艺。《大戴礼记·保傅》:“束发而就大学,学大艺焉,履大节焉。” 及笄:指女子15岁。 语出《礼记·内则》“女子……十有五年而笄”。“笄”,谓结发而用笄贯之,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。 待年:指女子成年待嫁,又称“待字”。 语出《后汉书·曹皇后记》“小者待年于国”。以后称女子待嫁的年岁为“待年”。《文选·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》:“爰自待年,金声夙振。” 弱冠:指男子20岁。 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二十曰弱冠”。古代男子20岁行冠礼,表示已经成年。左思《咏史》诗之一:“弱冠弄柔翰,卓荦观群书。” 而立:指30岁。 语出《论语·为政》“三十而立”。以后称三十岁为“而立”之年。《聊斋志异·长清僧》:“友人或至其乡,敬造之,见其人默然诚笃,年仅而立。” 不惑:指40岁。 语出《论语·为政》“四十而不惑”。以后用“不惑”作40岁的代称。应璩《答韩文宪书》:“足下之年,甫在不惑。” 艾:指50岁。 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五十曰艾”。老年头发苍白如艾。《民国通俗演义》三十七回:“……我年已及艾,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事?” 花甲:指60岁。 以天干地支名号错综参互而得名。计有功《唐诗纪事》卷六十六:“(赵牧)大中咸通中效李长吉为短歌,对酒曰:手挪六十花甲子,循环落落如弄珠。” 古稀:指70岁。 语出杜甫《曲江》诗:“酒债寻常行处有,人生七十古来稀。”亦作“古希”。 皓首:指老年,又称“白首”。 《后汉书·吕强传》:“故太尉段颍,武勇冠世,习于边事,垂发服戎,功成皓首。” 黄发:指长寿老人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鲁颂· 宫》“黄发台背”。老人头发由白转黄。曹植《赠白马王彪》:“王其爱玉体,俱享黄发期。”陶渊明《桃花源记》:“黄发垂髫,并怡然自乐。” 鲐背:指长寿老人。 语出《诗经》,如《诗·大雅·行苇》“黄台背”,“台”与,“鲐”通用。《尔雅·释诂》:“鲐背,寿也。”老人身上生斑如鲐鱼背。 期颐:指百岁。 语出《礼记·曲礼上》“百年曰期颐”。谓百岁老人应由后代赡养。苏拭《次韵子由三首》:“到处不妨闲卜筑,流年自可数期颐。” 古代年龄称谓 不满周岁----襁褓; 2~3岁-----孩提; 女孩7岁-----髫年; 男孩8岁-----龆年; 幼年泛称----总角; 10岁以下----黄口; 13~15岁----舞勺之年; 15~20岁----舞象之年; 12岁(女)---金钗之年; 13岁(女)---豆蔻年华, 15岁(女)---及笄之年; 16岁(女)---破瓜年华、碧玉年华; 20岁(女)---桃李年华; 24岁(女)---花信年华; 至出嫁-----梅之年; 至30岁(女)--半老徐娘; 20岁(男)---弱冠; 30岁(男)---而立之年; 40岁(男)---不惑之年、强壮之年; 50岁------年逾半百、知非之年、知命之年、艾服之年、大衍之年; 60岁------花甲、平头甲子、耳顺之年、杖乡之年; 70岁------古稀、杖国之年、致事之年、致政之年; 80岁------杖朝之年; 80~90岁----耄耋之年; 90岁------鲐背之年; 100岁------期颐。 〖襁褓〗婴儿、〖孩提〗2~3岁的儿童、〖髫年〗7岁女孩、〖韶年〗7岁男孩、〖黄口〗10岁以下的儿童、〖总角·垂髫〗幼年儿童、〖舞勺之年〗13~15岁的少年、〖舞象之年〗15~20岁的少年、〖金钗之年〗12岁女子、〖豆蔻年华〗13岁女子、〖及笄之年〗15岁女子、〖碧玉年华〗16岁女子、〖桃李年华〗20岁女子、〖花信年华〗24岁女子、〖标梅之年〗出嫁女子、〖弱冠〗20岁男子、〖而立之年〗30岁男子、〖不惑之年〗40岁男子、〖知命·知天命·半百·知非之年〗50岁男子、〖花甲·平头·甲子、耳顺之年〗60岁男子、〖耆年〗60岁男子、〖古稀之年〗70岁男子、〖杖朝之年〗80岁男子、〖鲐背·耄耋之年〗80~90岁男子、〖期颐〗100岁男子

5,皇帝的女人都叫什么

查历代后妃传,常见有“三夫人”、“九嫔”等设置,追根溯源,原来出自周礼。从《礼记.昏义》查到以下记载:“古者天子后立六宫、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以听天下之内治,以明章妇顺,故天下内和而家理。天子立六官、三公、九卿、二十七大夫、八十一元士,以听天下之外治,以明章天下之男教,故外和而国理。...”照此,古来有名号的后妃“编制”为:一后、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妻,凡一百二十一人。这个古制从何而来?查得《通典.职官.后妃》上的说法是这样的(多为传说成分,姑且看之): “昔帝喾有四妃,以象后妃四星。其一明者为正妃,余三小者为次妃,帝尧因焉。至舜,不告而娶,不立正妃,但三妃而已,谓之夫人。夏后氏增以三三而九,合十二人。春秋说天子娶十二女,即夏制也。以虞夏及周制差之,则殷人又增以三九二十七,合三十九人。周人上法帝喾,立正妃,又三二十七为八十一人以增之,合百二十一人。其位后也,夫人也,嫔也,世妇也,女御也,五者相参,以定尊卑焉。” 这种东东可能只存在于书本上,好象并未真正实行过。从有关史书记载看,先秦的后妃之制还比较简单,王之妻称后,王之妾及诸侯之妻称夫人,不过而已。但秦汉后,历朝历代纷纷巧立各种名目,并争取向以上古制靠拢。其名堂之多之杂,初识之人总是一头雾水,莫名其妙。我西老头认识浅陋,况且来自大秦,难免瞎子摸象,仅能窥其一斑,但求粗观其概貌尔。(以下不论及太后、太妃等,限制在皇帝的“现任”后妃范围内,外命妇也不讨论) 二、秦汉时期的后妃制度 西汉初立,因秦之称号:皇帝之妻称皇后,妾皆称夫人。并立八品(该八品也是沿袭秦时之制):皇后、夫人、美人、良人、八子、七子、长使、少使。汉武帝时增加婕妤、经娥(经为女字旁,打不出来,下同)、容华、充依,各有爵位。汉元帝时又创昭仪,仅次于皇后;时后宫已达三千人,除皇后外,以下定制十四等: 1)昭仪,视丞相,爵比诸侯王; 2)婕妤,视上卿,爵比列侯(第二十等爵); 3)经娥,视中二千石,爵比关内侯(第十九等爵); 4)容华:视真二千石,爵比大上造(第十六等爵); 5)美人,视二千石,爵比少上造(第十五等爵); 6)八子,视千石,爵比中更(第十三等爵); 7)充依,视千石,爵比左更(第十二等爵); 8)七子,视八百石,爵比右庶长(第十一等爵); 9)良人,视八百石,爵比左庶长(第十等爵); 10)长使,视六百石,爵比五大夫(第九等爵); 11)少使,视四百石,爵比公乘(第八等爵); 12)五官,视三百石; 13)顺常,视二百石; 14)无涓、共和、娱灵、保林、良使、夜者,均视百石。 十四等之外,还有上家人子、中家人子,皆视斗食。除此以外,史籍中还曾出现过诸姬、长御、材人、待诏掖庭、中宫史、学事史等名目。 太子妻称妃,妾有良娣、孺人,妻妾共三级;皇孙妻称夫人,妾无位号,皆称家人子。 王莽时托古改制:和嫔、美御、和人三人,位视公,(注:即三夫人);嫔人九,视卿,(注:应是九嫔);美人二十七,视大夫,(注:相当二十七世妇);御人八十一,视元士,(注:八十一御妻也)。凡百二十人(不含后),与古制同。 东汉光武中兴后,提倡俭朴,六宫称号只剩下皇后、贵人,贵人金印紫绶,俸禄不过数十斛;又置美人、宫人、采女三等,无爵秩,只在岁时赏赐充给。皇子封王,妾数原无限制,此时也定制,正妻称妃,妾不得超过四十人。 三、魏晋时期的后妃制度 曹操为魏王时,于王后以下定五等:夫人、昭仪、婕妤、容华、美人。魏文帝时增设贵嫔、淑媛、修容、顺成、良人五等。明帝时又增淑妃、昭华、修仪三等,省除顺成,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: 1)夫人,位次皇后,爵无所视; 2)贵嫔,位次皇后,在夫人下,爵无所视; 3)淑妃,位视相国,爵比诸侯王; 4)淑媛,位视御史大夫,爵比县公; 5)昭仪,爵比县侯; 6)昭华,爵比乡侯; 7)修容,爵比亭侯; 8)修仪,爵比关内侯; 9)婕妤,视中二千石; 10)容华,视真二千石; 11)美人,视比二千石; 12)良人,视千石。 晋武帝取汉魏之制,参用古法,始设三夫人、九嫔: 三夫人:贵嫔、夫人、贵人,位视三公; 九嫔:淑妃、淑媛、淑仪、修华、修容、修仪、婕妤、容华、充华,位视九卿。 九嫔以下还有美人、才人、中才人,爵视千石以下。 四、南北朝时期的后妃制度 南朝宋初,武帝刘裕因袭晋制,仅省去才人、中才人。孝武帝孝建三年(456年),省夫人,置贵妃,比相国,并进贵嫔比丞相,贵人比三司,是为三夫人;同时省修华、修容、修仪,置昭仪、昭华、昭容以代之,列于九嫔之内;又置中才人、充衣为散役。明帝泰始二年(466年),省淑妃、昭华、中才人、充衣,复置修华、修容、修仪、才人、良人;次年省贵人,置贵姬为三夫人之一,又置昭华,增淑容、承徽、列荣。并以淑媛、淑仪、淑容、昭华、昭仪、昭容、修华、修仪、修容为九嫔;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、承徽、列荣为五职,位次九嫔;美人、才人、良人为散位。 齐武帝建元元年(479年),采用晋制,以贵嫔、夫人、贵人为三夫人,修华、修仪、修容、淑妃、淑媛、淑仪、婕妤、容华、充华为九嫔,美人、中才人、才人为散职。三年,太子宫置三内官:良娣(比开国侯)、保林(比五等侯)、才人(比驸马都尉)。 梁陈二朝与宋基本相近,梁武帝时定制:贵妃、贵嫔、贵姬为三夫人,淑媛、淑仪、淑容、昭华、昭仪、昭容、修仪、修华、修容为九嫔,婕妤、容华、充华、承徽、列荣为五职,美人、才人、良人为散位。太子东宫有良娣、保林二职。陈沿袭梁之制不改。 北魏太祖道武帝时始立皇后,余妾或称夫人,皆有品次。世祖太武帝增设左右昭仪及贵人、椒房、中式数等,后庭渐多。高祖孝文帝改定内官:左右昭仪位视大司马,三夫人视三公,三嫔视三卿,六嫔视六卿,世妇视中大夫,御女视元士。后置女职,以典内事。内司视尚书令、仆。作司、大监、女侍中三官视二品。监,女尚书,美人,女史、女贤人、书史、书女、小书女五官,视三品。中才人、供人、中使女生、才人、恭使宫人视四品,春衣、女酒、女飨、女食、奚官女奴视五品。 北齐前几帝所置内职很少,齐武成帝好内,颁布河清新令:内命妇依古制有三夫人、九嫔、二十七世妇、八十一御女。又准汉制置有: 1)昭仪,有左右二人,比丞相; 2)三夫人:弘德、正德、崇德,比三公; 3)上嫔:光猷、昭训、隆徽,比三卿; 4)下嫔:宣徽、凝晖、宣明、顺华、凝华、光训,比六卿; 5)二十七世妇:正华、令侧、修训、曜仪、明淑、芳华、敬婉、昭华、光正、昭宁、贞范、弘徽、和德、弘猷、茂光、明信、静训、曜德、广训、晖范、敬训、芳猷、婉华、明范、艳仪、晖则、敬信,比从三品; 6)八十一御女:穆光、茂德、贞懿、曜光、贞凝、光范、令仪、内范、穆闺、婉德、明婉、艳婉、妙范、晖章、敬茂、静肃、琼章、穆华、慎仪、妙仪、明懿、崇明、丽则、婉仪、彭媛、修闲、修静、弘慎、艳光、漪容、徽淑、秀仪、芳婉、贞慎、明艳、贞穆、修范、肃容、茂仪、英淑、弘艳、正信、凝婉、英范、怀顺、修媛、良则、瑶章、训成、润仪、宁训、淑懿、柔则、穆仪、修礼、昭慎、贞媛、肃闺、敬顺、柔华、昭顺、敬宁、明训、弘仪、崇敬、修敬、承闲、昭容、丽仪、闲华、思柔、媛光、怀德、良媛、淑猗、茂范、良信、艳华、徽娥、肃仪、妙则,比正四品。 自外又置才人,采女,以为散号。齐后主立二后,昭仪以下数目皆加倍。又置左右娥英,比 左右丞相,降昭仪比二大夫。寻又置淑妃一人,比相国。 北周置有三夫人(后改三妃)、三弋(女字旁,下同)、六嫔、御媛、御婉等,各等详细情形: 1)三夫人:贵妃、长贵妃、德妃,位视三公,武帝建德二年(573年)改称三妃; 2)三弋:员额三人,位视三孤; 3)六嫔:员额六人(其中之一称昭化嫔),位视六卿; 4)御媛:位视大夫,其中上媛、中媛、下媛分别位视上大夫、中大夫、下大夫; 5)御婉:位视士,也分上中下三等,分别位视上士、中士、下士。 五、隋唐时期的后妃制度 隋开皇二年著内官之式,略依《周礼》,省减其数。嫔三员,掌教四德,视正三品;世妇九员,掌宾客祭祀,视正五品;女御三十八员,掌女功丝枲,视正七品。又采汉、晋旧仪,置六尚、六司、六典,递相统摄,以掌宫掖之政。一曰尚宫,掌导引皇后及闺阁禀赐。管司令三人,掌图籍法式,纠察宣奏;典琮三人,掌琮玺器玩。二曰尚仪,掌礼仪教学。管司乐三人,掌音律之事;典赞三人,掌导引内外命妇朝见。三曰尚服,掌服章宝藏。管司饰三人,掌簪珥花严;典栉三人,掌巾栉膏沐。四曰尚食,掌进膳先尝。管司医三人,掌方药卜筮;典器三人,掌樽彝器皿。五曰尚寝,掌帷帐床褥。管司筵三人,掌铺设洒扫;典执三人,掌扇伞灯烛。六曰尚工,掌营造百役。管司制三人,掌衣服裁缝;典会三人,掌财帛出入。六尚各三员视从九品,六司视勋品,六典视流外二品。独孤皇后在世时,怀嫉妒之心,虚嫔妾之位,不设三妃;自嫔以下,置六十员。加又抑损服章,降其品秩。至独孤后死,始置贵人三员,增嫔至九员,世妇二十七员,御女八十一员。贵人等关掌宫闱之务,六尚以下皆分泰焉。 隋炀帝参详典故,自制嘉名,著之于令: 1)三夫人:贵妃、淑妃、德妃,品正第一; 2)九嫔:顺仪、顺容、顺华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华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华,品正第二; 3)二十七世妇:婕妤一十二员,品正第三;美人、才人一十五员,品正第四; 4)八十一女御:宝林二十员,品正第五;御女二十四员,品正第六;采女三十七员,品正第七。 总共一百二十员,又有承衣刀人,皆趋侍左右,并无员数,视六品以下。 唐高祖武德初年,于皇后下设有: 1)贵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贤妃为夫人,秩正一品; 2)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为九嫔,秩正二品; 3)婕妤(秩正三品)、美人(秩正四品)、才人(秩正五品)各九人为二十七世妇; 4)宝林(秩正六品)、御女(秩正七品)、采女(秩正八品)各二十七人为八十一御妻。 唐高宗龙朔二年(662年)曾改制,设置有:赞德二人以代夫人,秩正一品;宣仪四人以代九嫔,秩正二品;承闺五人以代美人,秩正四品;承旨五人以代才人,秩正五品;卫仙六人以代宝林,秩正六品;供奉八人以代御女,秩正七品;侍栉二十人以代采女,秩正八品;添置侍巾二十人,秩正九品。咸亨二年(671年)复旧。 唐玄宗开元年间再次更定,于皇后之下立惠妃、丽妃、华妃,以为三夫人,正一品;又置淑仪、德仪、贤仪、顺仪、婉仪、芳仪,以为六仪,正二品;美人四人,为正三品;才人七人,为正四品;尚宫、尚仪、尚服各二人,为正五品;自六品至九品,即诸司诸典职员品第而序之,后亦参用前号。 唐制太子之妾可设:良娣二人,正三品;良媛六人,正五品;承徽十人,正六品;昭训十六人,正七品;奉仪二十四人,正九品。 六、宋金元明清各朝的后妃制度 宋与唐制大同小异,只有少许差别(如增置了贵仪、妃仪、婉仪等)。金制基本沿用唐制:元妃、贵妃、淑妃、德妃、贤妃,正一品。昭仪、昭容、昭媛、修仪、修容、修媛、充仪、充容、充媛曰九嫔,正二品。婕妤,正三品;美人,正四品;才人,正五品;各九员,曰二十七世妇。宝林,正六品;御女,正七品;采女,正八品;各二十七员,曰八十一御妻。按金格,贞佑后之制,贵妃下有真妃,淑妃下有丽妃、柔妃,而无德妃、贤妃。九嫔同。婕妤下有丽人、才人为正三品。顺仪、淑华、淑仪为正四品。尚宫夫人,尚宫左夫人、尚宫右夫人、宫正夫人、宝华夫人、尚仪夫人、尚服夫人、尚寝夫人、钦圣夫人、资明夫人为正五品。尚仪御侍、尚服御侍、尚寝御侍、尚正御侍、宝符宸侍、奉恩令人、奉光令人、奉徽令人、奉美令人为正六品,司正御侍、宝符御侍、司仪御侍、司符御侍,司寝御侍、司饰御侍、司设御侍、司衣御侍、司膳御侍、司药御侍、仙韶使、光训良侍、明训良侍、遵训良侍、从训良侍为正七品。典仪御侍、典膳御侍、典寝御侍、典饰御侍、典设御侍、典衣御侍、典药御侍、仙韶副使、承和良侍、承惠良侍、承宜良侍为正八品。掌仪御侍、掌服御侍、掌寝御侍、掌饰御侍、掌设御侍、掌衣御侍、掌膳御侍、掌药御侍、仙韶掌音、祗肃良侍、祗敬良侍、祗愿良侍为正九品。 金海陵王当政时,妃子多达十二员:元妃、姝妃、惠妃、贵妃、贤妃、宸妃、丽妃、淑妃、德妃、昭妃、温妃、柔妃。 明太祖洪武五年,立六局一司。局曰尚宫、尚仪、尚服、尚食、尚寝、尚功,司曰宫正,秩皆正六品。每局领四司,其属二十有四,而尚宫总行六局之事。官七十五人,女史十八人,视唐减百四十余人。诸妃位号除贵妃外,亦惟取贤、淑、庄、敬、惠、顺、康、宁为称,闺房雍肃,旨寓深远。后妃以下,杂置宫嫔,而间以婕妤、昭仪、贵人、美人等名号。嘉靖十年(1531年)仿古礼册立九嫔:德嫔、贤嫔、庄嫔、丽嫔、惠嫔、安嫔、和嫔、僖嫔、康嫔,位在妃下。宪宗时封万贵妃加“皇”字为皇贵妃,以后渐成定制。 清太祖初起时,宫闱未有位号,俗称妃为“福晋”。崇德改元,五宫并建,位号既明。顺治十五年,采礼官之议:乾清宫设夫人一,淑仪一,婉侍六,柔婉、芳婉皆三十;慈宁宫设贞容一、慎容二,勤侍无定数;又置女官。循明六局一司之制,议定而未行。康熙以后,典制大备。皇后居中宫;皇贵妃一,贵妃二,妃四,嫔六,贵人、常在、答应无定数,分居东、西十二宫。东六宫为景仁、承乾、锺粹、延禧、永和、景阳宫,西六宫为永寿、翊坤、储秀、启祥、长春、咸福宫。诸宫皆有宫女子供使令。每三岁选八旗秀女,户部主之;每岁选内务府属旗秀女,内务府主之。秀女入宫,妃、嫔、贵人惟上命。选宫女子,贵人以上,得选世家女;贵人以下,但选拜唐阿以下女。宫女子侍上,自常在、答应渐进至妃、嫔,后妃诸姑、姊妹不赴选。帝祖母曰“太皇太后”,母曰“皇太后”,居慈宁、寿康、宁寿诸宫。先朝妃、嫔称太妃、太嫔,随皇太后同居,与嗣皇帝,年皆逾五十,乃始得相见。是否可以解决您的问题?
蛇,皇帝的女人不就是皇后了,皇帝是龙,龙后面就是蛇了
文章TAG:骊歌歌行四人五行骊歌行四人求娶傅柔是第几集

最近更新

相关文章